如果輸美工具機原來的稅率是4.7%,現在要加上20%,變成24.7%,那台灣的製造業還要不要活?我聽說中小企業的毛利率已經15%都不到了,關稅20%,意思是不是可以打包不要做了?
經濟部貿易局其實早在4月就已經知道,這個不能令人接受的20%只是樓地板,不是天花板,農夫辛苦生產的糧食本來出口到美國是零關稅,現在一下要收1/5的稅,那還能有什麼競爭力,官員昧於總統只能報喜不能報憂的高張壓力,不敢早早示警,現在已經拍板落定再來馬後炮,怎麼對得起這些基層勞力生產者?
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,關稅,是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。但是前提為各國不但要大幅被徵收進口關稅,還要等美國製造業慢慢開始復甦提升產能,這個冰山才有可能真正融化,以美國這種唯利是圖沒有共享共榮的社會結構,如果沒有像二次大戰國難當頭,才能激發他們強大的製造機能,如今早已不復當年,其工時與工資的絕對要求,讓企業根本不敢擴廠,要何時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,貝森特你不是政客,但是說謊比政客還要不負責任!

圖片翻攝網路
日本也準備重談,因為他們發現最惠國MFN待遇不論多少還要再加15%,簡直氣得跳腳,大家都被美國耍了!可是石破茂並沒有說“只是暫時性的,而且因為有保密條款,所以不能說”這種屁話,現在是東窗事發,賴清德望之不似人君,臉色越來越難看,氣若游絲,左支右絀,完全失去方向與策略,大難即將來臨,經濟部八大因應手段有沒有用,連隔壁的小明都知道,還要台積電再加碼投資三千億再換來永無止境的屈辱嗎?
